每日热讯!子规顾况古诗带拼音翻译_子规 顾况

2023-06-13 19:56:03 来源:互联网

1、子规 (一)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顾况(725-814),字逋翁,苏州(今属江苏)人,唐肃宗至德二载(757)登进士第,曾为校书郎、著作佐郎,贞元初,因作诗嘲讽权贵,贬为饶州司户。

2、曾至崂山受道箓,后传其隐居于茅山,自号华阳真人,有《华阳集》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3、顾况性诙谐,诗名较著。

4、他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,认为诗歌“信无逃于声教,岂徒文采之丽耶?”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,如《囝》、《公子行》。

5、 (二)基本解读 此诗借咏子规,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、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。

6、(主旨) 前二句“杜宇冤亡积有时,年年啼血动人悲”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,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,以致口中流血,令人闻而悲凄。

7、“积”,指时间已过了很久。

8、“啼血”,杜鹃的嘴是红色的,人多以其啼血所致。

9、 后二句“若教恨魄皆能化,何树何山著子规?”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:历代的冤魂多得很,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,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?“著”,附着,栖息。

10、此二句翻出新意,以反诘语气,由鸟及人,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:历代冤魂何止亿万,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?如此看来,杜宇倒是其中之幸者。

11、写历代冤魂之多,正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。

12、(三)鉴赏要点 这首诗主题鲜明,托物言情,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。

13、 俗中见奇,翻出新意。

14、开篇写杜宇化鸟,不过是相当俗见的题材。

15、但后二句以反诘语气发问,由鸟及人,暗示之意深刻。

16、 《子规》表面写鸟,实际是由鸟及人,托子规以抒情,将人间的冤屈之多且无处消解的现实尽收笔端。

17、想象奇特,寓意深刻:有同情、有愤懑、有讽刺、有无奈,暗含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.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标签:

推荐阅读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