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王先生。
文/图 燕赵晚报首席记者 李惺
近日,志愿者王先生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,在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,为一位血液病患者送去322毫升“生命火种”,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5430例,河北省第677例,石家庄市第19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
今年24岁的王先生是衡水人,现在石家庄工作。生活中,他为人低调,但始终保持一副热心肠。据了解,在上大学时他就开启了“无偿献血之旅”,4年来从不间断,一直坚持至今。“献血不仅对自己的身体有好处,也可以帮助到别人,何乐而不为呢?”王先生说。
2019年在一次献血过程中,恰逢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,他立刻响应号召,在现场留取了血样,就这样他加入中华骨髓库,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。谈及加入的初衷,王先生的想法很纯粹:“能帮忙就帮忙,我觉得这很有意义。”
今年年初,王先生接到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,得知自己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。当被问及是否仍愿意捐献时,他毫不迟疑地说:“我愿意!”随后他积极配合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完成了高分辨检测和体检,所有指标均符合捐献要求。捐献前,他还主动调整作息、积极运动、改善生活习惯,希望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这场爱心行动中来。
6月9日,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安排下,王先生来到医院开始连续5天注射动员剂,为捐献采集做最后的准备。
“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和平时的献血并没有太大的区别,只是过程略微复杂一点,而且我也没有什么不适,都挺好的。”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,王先生一边配合医务人员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,一边笑着和前来看望他的石家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。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,王先生成功捐献了32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,他的这份爱心将重新点亮一名血液病患者的“生命之光”。
捐献当日,也是“世界献血者日”,王先生收到了患者父亲亲手写的感谢信,信中写道:“无情的病魔把我的女儿推向恐怖的深渊,也把整个家庭带进了无休止的痛苦,是您的爱心付出让我们的生活重新洒进了阳光,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……”短短几百字,却饱含了受捐者浓厚的感激之情,也深深触动了在场每个人的心。王先生呼吁:“希望有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加入中华骨髓库,为血液病患者伸出援助之手,挽救他们的生命,传递人间大爱。”
捐献当晚,从王先生身上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运往受助者所在医院。
标签: